艺术衍生品,说到底是衍生于原作的作品,故而在特征上有取自原作之处,但既为衍生品,它必然也有区别于原作之处,因此艺术衍生品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。
经济性
艺术不一定是奢侈的,艺术衍生品不一定是低贱的;
传播性
艺术衍生品为艺术原作传播了艺术文化,是连接艺术与大众的新媒介;
大众性
艺术衍生品是艺术的再创作、再发展,是可以带回家的艺术;
审美性
艺术衍生品作为一个具有“实用性”的商品,不但实用而且兼具了审美性,甚至还有着纪念和收藏价值。
艺术衍生品利用原生艺术品的符号意义、美学特征、人文精神、文化元素,对原生艺术品进行解读和重构,通过设计者自己对于文化的理解,将原生艺术品的文化元素与产品本身的创意相结合,形成一种新型文化创意产品。
据了解,艺术衍生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在国外并不陌生,世界上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有英国、韩国、美国、日本、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比利时和瑞士等,但在我国,艺术衍生品和文创的定义还有些模糊,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根本不知道其定义。
艺术衍生品作为我国新兴的文化产业,充满了朝气,但是发展道路也相对崎岖。从国内外艺术衍生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来看,艺术衍生品作为文化产业,有着独特的现实意义,也有着较为深厚的研究价值。
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,当物质得到一定满足后,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会日益增长,随之而来形成对艺术品的追求日益旺盛。
艺术品是艺术家们的心血创作,它本身具备着艺术和文化的双重价值,又由于大多数艺术作品独一无二的特性让它具备了收藏价值,使得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必然不是其他普通商品所能比拟的,而一些大师级艺术家作品的收藏价值更加令大多数民众望而却步。
所以艺术品一直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,它主要面对的是博物馆、美术馆或者一些收藏家的小众群体。
同时对于大众来说,艺术品越发昂贵、越难以拥有,人们就越渴望拥有它,艺术衍生品就在大众的需求中应运而生,它的产生使得原本只能在博物馆、美术馆中远观的艺术品能近距离接触,甚至可以带回家,装饰自己的生活。
艺术衍生品使原本高高在上的艺术品不再那么遥不可及,既满足了人们对艺术的追求,又平衡了艺术品价格难以接受的矛盾。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说,艺术衍生品也是大众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的产物,它的产生真正把艺术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中,使艺术更加生活化、平民化。
艺术衍生品将艺术从小众带到了大众,弥补了艺术市场中因原作价格高而出现的空白,让艺术走向民众,使得艺术不再是“高于生活”,而是“融于生活”,满足了人们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消费的心理,为大众生活带来艺术气息的同时,也为市场增添了艺术气息。